位于厦门市海沧区的诚明光学(厦门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诚明光学)生产车间里,90后夫妻马永军和马发买在各自工位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——这对从宁夏泾源县出发,穿越2000公里而来的夫妻,用整整七年的光阴,在南方海滨城市的车间里,为家庭储存未来的光亮。

诚明光学生产基地

诚明光学生产基地

2017年,通过海沧区人社局的东西部劳务协作项目,诚明光学正式引入宁夏籍员工,为厦门地区最早引入该地区员工的企业之一,也多次被区人社局评为东西部劳务协作优秀企业。

2018年春,马永军、马发买夫妻乘坐闽宁劳务合作的大巴来到厦门。在家乡县城干活时,马永军月薪不超过900元;如今,他已是熟练的计件工,月入稳定在7000元以上,妻子马发买做计时工月薪也超6000元。闽宁协作不仅带来就业机会更提供实在保障——每人每年3000元餐补直发卡中,健全的社医保更让异乡打拼的他们少了后顾之忧。

海沧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:“为了稳定员工,我们精选企业,出台政策,给予宁夏泾源来厦务工人员餐补。”

“今年的订单还不错。”诚明光学有关负责人表示,有了生意,大家的干劲十足,今年的收入看来只多不少。

工作中的马永军

工作中的马永军

工作中的马发买

工作中的马发买

周末,夫妻俩租住的小屋里,马永军系上围裙大显身手,铁锅里翻炒的大盘鸡香气四溢。“这是我最爱吃的,他手艺非常棒。”马发买说道。有时,马永军会去附近的湖泊钓鱼,回家做成新鲜的鱼汤。闲暇时,他们还一起看过黄厝沙滩的落日熔金,数过海沧湾的万吨巨轮,天竺山的层叠翠色更让这对西北夫妻惊叹不已。

“在家乡抬头是遍野黄土,这里可见碧海蓝天。”马永军说,这是务工生活最珍贵的“风景福利”。每天晚上9点多,视频通话准时连接起厦门和故乡的院落。9岁的大儿子举着作业本凑近镜头:“爸,这道题咋解?”马永军眯眼细看,远程指导孩子功课。7岁的小儿子抢着报告:“咱家的黑牛生小牛犊啦。”

马永军介绍,家中8头肉牛由父母精心照料,牛栏就在翻新的砖瓦房旁。这是夫妻俩2020年用打工积蓄建造的。他们每年寄回老家七八万元,这笔钱撑起三代人的生活:老人的生活费、孩子的生活费和书本费、肉牛的饲料钱,余下的存入银行。

对比当年洗盘子时微薄的收入,如今马永军的薪资已翻8倍有余。在视频那头,老人穿着他们从厦门带回的T恤,孩子脚上是晋江产的运动鞋,厨房里添置了崭新的厨具——这些具象的改变,丈量着2000公里外打拼的价值。夫妻俩目标也愈发清晰:在泾源县城买套商品房,为孩子储备教育基金,更要未雨绸缪应对未来的各种需要。

闽宁协作的纽带让山海不再遥远。

在马永军看来,厦门人的热情让他有了第二故乡的感受:台风天里,他们会及时收到企业的提示信息;本地工友教他们理解闽南话;社区网格员帮他们办妥很多事情。每年春节返乡,鼓囊的行李塞满福建鞋服,“我俩像两头吃饱的暮归老牛”,马发买这样形容满载而归的幸福。

晨光中的流水线映照着马永军夫妇专注的身影,也映照着很多和他俩一样因闽宁劳务合作改变家庭命运的人。从塞上江南到八闽大地,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奔赴,是脱贫致富的路径,更是无数平凡家庭以双手改写命运、为下一代奋力托举的壮阔征途。(文/图 海沧区融媒体中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