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底的习水县二郎镇莫洛村,烈日炙烤大地。新扩建的肉牛养殖基地工地上,两台挖掘机正轰鸣作业,新扩建的牛场基础雏形初现。这片由东西部协作资金持续赋能的产业阵地,正借东西部协作东风,让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。
牛舍内安静吃食的肉牛。张川摄
“2023年向上争取12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建首座牛场,开挖2700平方米土石方、建1200平方米牛棚,配套管理房、化粪池……公示牌上的规划,一点点变成现实。”莫洛村党支部书记周章回忆,首期工程在摸索、忐忑中启动。
短短两年多的时间,莫洛村的集体经济肉牛养殖产业实现了“三级跳”。2024年,注入珠遵协作资金150万元,牛场扩建3320平方米,新增砖墙、消毒间,养殖容量跃升至500头;2025年3月,再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310万元,启动6000㎡扩建工程,预计6个月完工,届时千余头肉牛可同时存栏。
新扩建的牛场基础雏形初现,与一旁已建成投用的牛舍形成对比。张川摄
东西部协作资金如源头活水,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投入,更催化了发展模式的升级。莫洛村巧妙借力,将建好的牛场租赁给专业企业醉牛牧业运营。企业则依托其技术与市场优势,与贵州黄牛集团签订订单,引进高品质安格斯肉牛进行科学饲养。这种“村建企营、订单保障”的模式,有效破解了村集体在技术、管理和市场方面的短板,实现了资源的强强联合与高效利用。
新扩建的肉牛养殖基地工地上,两台挖掘机正轰鸣作业。张川摄
“标准化养殖场既节省了我们的建棚成本,还有政府担保,更放心。”贵州醉牛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飞坦言,与村里很快敲定5年租赁协议,年租金20万元,作为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,他坚信知识与实干的结合能创造无限可能。
产业兴旺,民生受益。基地覆盖农户789户3844人,其中包含188户脱贫户。每年20万元的保底租金收益,是莫洛村集体经济的“压舱石”。这笔钱主要用于村内公益事业、基础设施改善和村民分红,实实在在惠及群众。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持续注入,让村集体的“家底”日益厚实,发展后劲显著增强。
企业与贵州黄牛集团签订订单,引进高品质安格斯肉牛进行科学饲养。张川摄
从荒坡到牛场,从忐忑到坚定,莫洛村的蜕变,是东西部协作“输血+造血”的生动实践。它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证明,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与携手共进,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、壮大集体经济、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。(刁苓沙、张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