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网若尔盖9月25日电 (记者高红霞、实习生陈茜曦)在海拔3500米的若尔盖草原,今年初才建成投用的民族体育馆成了当地的“运动新地标”。该体育馆由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援建,总投资4035万元,建筑面积8784.33平方米,既填补了若尔盖县无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空白,更让高原儿女“在家门口看高水平篮球赛”的心愿落地。

若尔盖县体育馆馆外。实习生陈茜曦摄

若尔盖县体育馆外。实习生陈茜曦摄

若尔盖县体育馆馆内。实习生陈茜曦摄

若尔盖县体育馆内部。实习生陈茜曦摄

“体育馆建成前,若尔盖连一座能承办大型赛事的场馆都没有。”9月24日一大早,晨光微洒,站在体育馆前,若尔盖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项目股负责人刘强感慨道,篮球是当地各族群众最喜爱的运动,但过去只能在简易场地打球,想办一场像样的大型赛事,“想都不敢想”。

刘强告诉记者,了解到若尔盖县这一迫切的民生需求后,嘉兴南湖区将民族体育馆纳入重点援建项目,全额投入浙江省对口支援资金进行建设。从规划设计到功能配置,建设全程紧扣“实用、便民、多功能”原则,力求让场馆真正服务于群众。

高原特殊的气候与施工条件,给建设工作带来不少挑战。援建团队与当地建设者携手攻坚,克服低温、缺氧等困难,于2022年8月正式进场施工,2024年7月顺利完成主体建设,2025年初实现竣工投用。

走进场馆内部,3000座的看台能满足大型赛事观赛需求,标准化篮球场、羽毛球场铺设了专业地胶,配套的应急避难设施更让场馆兼具“日常服务体育,紧急保障民生”的功能,做到“一馆多用”。

“藏族、回族、羌族、蒙古族等各族同胞都爱来这打球,这里早就成了民族团结的示范点。”据刘强介绍,自投用以来,这座体育馆成了“体育+民族团结”的重要平台:第三届“民族团结杯”中老年男子篮球赛上,各族球员同场竞技、切磋球技;“石榴籽杯”职工篮球运动会里,干部群众组队比拼、增进情谊;“国家公园杯”高原篮球邀请赛更吸引川青甘三省18支队伍参赛。在这里,篮球成为连接不同地区、不同民族的“情感纽带”。

若尔盖县民族体育馆的落成,只是嘉兴南湖区对口支援若尔盖众多实践中一个鲜活的注脚。据了解,自2018年嘉兴与若尔盖确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,南湖区已累计投入2.27亿元帮扶资金,推动53个项目落地,从“输血式”帮扶到“造血式”协作,助力若尔盖从“单一放牧”的草原经济逐步迈向“三产融合”的发展新赛道。今年9月,若尔盖县与南湖区签署了《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交流合作框架协议》,两地协作内容从产业共建、民生提质,进一步延伸至人才共育、文化交融。

阳光穿透体育馆的大幅玻璃洒在篮球场上,照亮了群众自发组队打球的身影,球场上响起的欢呼声、呐喊声伴随着草原的风回荡在高原上空。这座援建场馆,不仅点亮了若尔盖的体育之光,更见证着浙川两地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——正如篮球在球场上的传接传递,这份“同心共富”的力量,也正在西部高原上持续传递、生根发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