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生大病得往州里、省里跑,现在县医院就能治,省时又省钱!”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人民医院,不少患者都有这样的感慨。这份便利的背后,是浙江宁波与喜德跨越千里的东西部医疗协作。东西协作的“医桥”,为大凉山深处的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。

过去,喜德县人民医院面临不少难题:人才断层明显,年轻医生不敢“上手”;部分科室能力薄弱,急危重症患者只能转诊;老乡看病要在病房排队,就医体验不佳。2022年起,宁波以“组团式”帮扶为抓手,像“搭积木”一样补短板——缺技术就派临床专家,缺管理就送运营骨干,缺设备就筹资金引入,从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到制度规范,全方位为医院“强筋健骨”。

新院区介入室。实习生 张皓馨摄

在宁波帮扶团队的助力下,医院的变化看得见、摸得着。投入500万元建起介入导管室,让心梗患者不用再冒风险转院,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紧急手术;随着骨科、心内科等重点科室的打造,以及关节镜手术、腹腔镜微创手术等新技术落地,以往要去大城市才能做的手术,如今在县医院就能完成;就医流程的优化,让门诊平均等候时间从1.5小时缩短到40分钟;云影像、智能导诊等信息化手段,让看病更省心。

喜德县人民医院大厅开设无挂号门诊。实习生 张皓馨摄

帮扶的核心不仅是“送技术”,更要“育人才”。宁波专家通过“一对一师带徒”,把诊疗经验手把手教给当地医生;选送业务骨干到宁波进修,让他们“取真经”;建立远程会诊平台,让基层医生随时能向东部专家“问计”。如今,当地已有不少医生能独立开展高难度手术,真正打造出了一支“带不走的医疗队”。

新院区健康体检中心。实习生 张皓馨摄

目前,喜德县人民医院县域内就诊率超90%,患者满意度从60%提升到90%。东西部协作就像一座“连心桥”,一边连着宁波的优质医疗资源,一边连着喜德百姓的健康需求,“大病不出县、看病少跑腿”的愿望变成了现实,乡村振兴的健康根基也愈加牢固。(实习生张皓馨参与采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