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国庆假期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捡土豆”热潮在内蒙古多地兴起,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撸起袖子,在田垄间努力寻觅,一颗颗小土豆成为广受好评的“旅途馈赠”。

能让游客争相参与的田间互动,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产业密码?人民网“行进中国”内蒙古调研采访团走进“中国薯都”乌兰察布一探究竟。

气雾培模式下的马铃薯原原种。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

气雾培模式下的马铃薯原原种。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

在这里,马铃薯的故事早已跳出春种秋收的传统框架,朝着科技加持的方向不断迈进。走进内蒙古鑫雨种业有限公司的雾培工厂,一排排薯苗生长正旺,工人卷起苗床下的渗透布,只见马铃薯原原种像一串串葡萄一样悬空生长,雾化营养液定时喷洒在根系上,这种气雾培技术让马铃薯原原种培育实现了从“土里生根”到“空中结果”的科技蝶变。

马铃薯原原种像一串串葡萄一样悬空生长。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

马铃薯原原种像一串串葡萄一样悬空生长。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

“原来育种需要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,一棵苗只能结出两颗原原种,现在通过气雾培的方式,每棵苗能结出80—100颗原原种,还能有效避免土传病害。营养液在管道内循环利用,有效实现了节水、节肥。”公司董事长刘瑞平介绍,公司现有雾培工厂20亩,年生产马铃薯原原种4500万粒,通过“土地入股”“土地流转”“订单生产”“聘农为工”等合作模式,不断探索发展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3800余户农户受益,合作面积达到6万亩,平均每亩增收900余元,让科技红利顺着田垄流进农户的钱袋子。

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马铃薯品种。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

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马铃薯品种。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

金秋时节,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种薯智能仓储库前排满了货车,带着泥土气息的马铃薯种薯正源源不断地装卸入库,“我们从9月开始就进入了集中收购马铃薯的时间,7座种薯库每座能够贮藏1万吨,这些仓储库的温度控制在2—4摄氏度,可以延长种薯的休眠期,等到来年再销售给种植户。”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技术总监吕文霞介绍,针对乌兰察布地区旱地种植鲜食薯易出现畸形、商品率低的市场痛点,公司自主培育的马铃薯新品种“中加10号”与“中加11号”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展现出独特的优势。“普通马铃薯淀粉含量达到15%就属于高产范畴,但我们公司的马铃薯新品种‘中加10号’淀粉含量就达到了18%至20%,而‘中加11号’更是实现了淀粉含量稳定20%以上的目标。为旱作农业区提供了抗风险、高回报的种植解决方案。”如今,“中加系列”品种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,累计推广面积超210万亩,把好品种送到了更多农民手中。

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马铃薯常温种质资源库。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

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马铃薯常温种质资源库。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

“小土豆”变身“金豆豆”的蜕变,不仅需要好种薯打底,更离不开马铃薯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——从田间地头的机械化播种、智能化灌溉,到采收环节的无损分拣、冷链仓储,每一个环节的升级,都为马铃薯从“鲜品”到“精品”筑牢了基础,同时,精深化加工的多元探索与品牌化营销的持续发力,更让这颗土豆的价值不断攀升。

走进位于察右前旗的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,薯条、薯片、薯饼、马铃薯醋、马铃薯馒头等产品让人应接不暇,“薯”香味十足。

作为一家集产、学、研、种、加、销为一体的企业,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开发、生产VF马铃薯、法式薯条、果蔬脆片、豆制品等系列产品,以马铃薯、冷凉蔬菜及豆类食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为主。

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内展示的各式马铃薯。人民网记者 苗阳摄

“中国薯都”马铃薯博物馆内展示的各式马铃薯。人民网记者 苗阳摄

乘着京蒙协作的“东风”,公司累计完成投资32.15亿元,先后建成7万吨休闲马铃薯条加工厂、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、6万吨豆制品加工厂、60万吨法式薯条工厂及配套仓储设施。总经理潘杰算起未来的“发展账”时,眼里满是期待:“两三年内,我们的产品销售量预计能达到40万吨,市场占有率能提升到40%,预计可带动乌兰察布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450万亩,亩均利润达到2000元。”

薯都凯达并非个例,近年来,乌兰察布市主动“走出去”找合作、“请进来”引企业,吸引知名加工企业纷纷落户,全市现拥有马铃薯加工企业37家,薯条薯饼、淀粉等产品加工能力达100万吨以上,马铃薯产品多达20多类130余种,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
2024年,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,建成种薯繁育基地40万亩,脱毒苗、微型薯生产能力稳居全区第一,年产量达217.22万吨,位列全区第一。

一颗小小的土豆,不仅撑起了一个大产业,更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“助推器”,把丰收的希望播撒在田垄间,把增收的喜悦送到农户心坎里,让“中国薯都”的名号,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画卷中愈发响亮。(白波、富丽娟、张力洋、赵梦月、苗阳、张雪冬、孟佳澍、刘艺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