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镇原县方山乡贾山村,52岁的杨光耀穿梭于自家门前错落有致的蜂箱间,微风轻拂,带来阵阵甜香,那是丰收的气息,也是幸福的味道。如今,他精心照料的24箱蜜蜂,不仅酿出了甜美的蜜,更酿造出一个家庭幸福的未来。而这甜蜜的背后,是东西部协作浇灌出的幸福之花,在这片古老的陇原大地上,开得愈发绚烂。

产业兴旺 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多元增收”
回望过去,杨光耀的生活曾被贫困的阴霾笼罩。因为凑不齐160元学费,他初中毕业便无奈辍学,此后种地、养羊等营生虽努力尝试,却始终难以摆脱贫困的枷锁。“以前种庄稼,靠天吃饭,一年到头累死累活,也挣不了几个钱。”杨光耀的话里,藏着往日的艰辛。

转机出现在脱贫攻坚的浪潮中,而养蜂正是伴随杨光耀一家几十年的“老本行”。“我们家跟养蜂的缘分可深了,从爷爷到父亲再到我,已经有四五十年了。”说起养蜂,杨光耀满脸自豪,扫蜂、摇糖、做蜂蜡、提取蜂王浆,这些技术活儿他早已烂熟于心。在他看来,养蜂既要靠大自然的馈赠,更要凭过硬的技术,技术到位了,才能把蜂养好,产出更多好蜜。
起初,杨光耀的养蜂事业只是“星星之火”,仅有几箱蜜蜂。真正的突破来自东西部协作的帮扶。去年,看着村里的蜂蜜滞销,杨光耀心里犯了急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向结对帮扶的天津金仓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求助。让他没想到的是,公司老总不仅高度重视,还很快专程赶来,尝过蜂蜜后连连称赞,当场就收购了村里300公斤蜂蜜。这一笔订单,不仅解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,更让大家看到了养蜂产业的希望。
如今,养蜂在贾山村已成“燎原之势”。今年村里养蜂人多了不少,方山乡也将养蜂列为重点产业发展,国家还给予补贴支持。杨光耀的蜂群已从最初的几箱发展到24箱,预计年产蜂蜜100多公斤,能卖2万多块钱。

除了养蜂,杨光耀家的产业版图还在不断扩大。目前,他家种植了小麦、玉米、黄豆、油菜、辣椒、饲草等农作物,总面积达50余亩;养殖了60只肉羊、6头肉牛。
“算上各项收入,刨去成本,一年下来能净赚7、8万块钱,这可比过去强多了!”杨光耀的话语里满是喜悦。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,他不仅学到了科学的种植、养殖技术,还通过电商平台和金仓公司这样的帮扶渠道,将自家的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,曾经愁销路的难题已迎刃而解。如今,杨光耀还经常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周边村民,带动大家一起发展产业。
子女成才 从“凑钱读书”到“圆梦他乡”
对于杨光耀而言,4个子女的成长成才,是他生命中耀眼的光芒。曾经,为了供孩子读书,他和妻子省吃俭用,四处奔波。2018年,为了给孩子们凑学费,杨光耀卖掉了家里最肥的羊,100多斤的羊只卖了500块钱,那被汗水湿透的钱,承载着他对孩子深深的期望。
杨光耀一直有个心愿:让孩子们走出大山。“我之前去过天津两次,亲眼看到那边的文化氛围和城市建设,都比我们这边强得多,而且企业多,就业机会好。”他始终希望孩子们能到天津上学,之后在那边就业。

如今,这个心愿已圆满实现。得益于国家教育帮扶政策和天津静海的好心人帮忙,孩子们都圆满完成了学业。3个女儿分别从天津市的大学毕业顺利入职,儿子则在甘肃省武威市的一所大学读书,目前正在山东省的一家公司实习。
“现在孩子们都毕业工作了,能自己挣钱,也不用再向我们要钱了。”说起子女,杨光耀倍感欣慰。多亏了国家的政策,还有天津的帮扶,让孩子们改变了命运,实现了他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。 每当孩子们回家,讲述着外面世界的精彩,杨光耀的心中都充满了自豪。他常常叮嘱孩子们:“要珍惜现在的生活,努力工作,回报社会。”
政策护航 从“脱贫摘帽”到“振兴提速”
“这些年,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,还有静海人民的帮助,我们家的日子才越来越好。”杨光耀说。
自从2015年开始,一项项政策如同温暖的阳光,照亮了杨光耀一家前行的道路。从享受危房改造补助、新打小电井补助,到获得羊产业到户奖补资金、量化入股分红、“五小”产业奖补、见犊补母政策资金、就业交通补助、最低生活保障、雨露计划补助等,每一项政策都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。

生活环境的变迁,更是让杨光耀夫妇满心欢喜。“在脱贫攻坚那时候,国家就帮我们通了水电路。这5年来,家家户户门口都做了道路硬化,现在我们出行方便,种地更方便。”杨光耀笑着说,如今吃的是自来水,走的是柏油路,生活比过去好得不是一点半点。
杨光耀一家的幸福蜕变,是开展东西部协作帮扶的生动缩影。如今,杨光耀和妻子在家种种地、养养蜂,日子过得格外舒坦。他们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,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,还期待村里的基础设施能更加完善,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大的活力。
脱贫攻坚的胜利,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了根基,而东西部协作如同一座桥梁,连接起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,让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成为现实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程中,无数像杨光耀这样的家庭,在政策的扶持下,凭借自身的努力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,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。

 客户端
客户端 微信
微信					
 微博
微博 手机版
手机版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