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时节,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阿岗镇的万亩田野铺展着醉人的金色画卷——连片种植的万寿菊迎风摇曳,村民们挎着竹篮穿梭其间,灵巧的双手在花丛中翻飞,饱满的花朵便落入篮中。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与远处加工厂的机器轰鸣,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丰收乐章。
这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图景,正是沪滇协作精心培育的硕果,如今已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“致富花”,更探索出一条“种植+加工+销售”全产业链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。
干花颗粒厂。
精准协作育新机:
从“输血帮扶”到“造血赋能”
“去年试种40亩收益不错,今年扩种到60亩,亩均收入3000元左右,关键是有保底收购,心里特别踏实。”正在田间忙碌的以宜村委会斗普村村民普来富,谈起万寿菊种植带来的变化,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。
这份踏实感源自沪滇协作的精准施策。阿岗镇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,立足产业振兴核心目标,邀请农业专家深入调研,结合当地海拔适中、光照充足、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,精选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万寿菊作为特色产业。
通过建立“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、农户受益”的发展模式,阿岗镇成功激活乡村产业内生动力。协作帮扶重在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,当地积极对接曲靖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构建“统一供苗、技术指导、保底收购”的产销一体化体系。
阿岗镇依托沪滇协作专项资金,创新开展“精准滴灌式”技术培训,累计组织种植技术培训50余场,覆盖群众超1000人次,实现“授人以渔”,让科学种植技术在田间地头扎根结果。在乐作村万寿菊收购点,运输车辆排成长龙,过磅称重的村民脸上写满喜悦。
全链布局增动能:
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产业链
“以前担心采下来卖不掉,现在加工厂就在村口,鲜菊拉过去直接加工,价格还更划算。”正忙着卸货的村民陈富良兴奋地说。针对鲜花保质期短、附加值低的产业痛点,沪滇协作精准发力产业链延伸。投入援滇资金350万元建成现代化万寿菊颗粒加工厂,引进低温烘干、精细粉碎等先进工艺,实现鲜花到高价值颗粒的华丽蜕变。
2025年又追加投入310万元实施配套升级,以“挂图作战”确保设施在采收季前投入使用。这座现代化工厂,成为撬动产业价值跃升的关键支点。目前,阿岗镇万寿菊种植已覆盖6个行政村,面积突破3000亩,预计全产业链年产值达900万元。
金色产业版图还在持续扩展,呈现蓬勃发展态势。
乐作收购点。
创新机制保长效:
从“试点示范”到“可持续发展”
全链条发展的核心,在于让群众受益。阿岗镇聚焦“镇党委+党总支+企业+农户”工作模式,构建“沪滇协作+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围绕“产业增效、集体增资、群众增收”发展目标,有效整合闲置土地种植万寿菊,在点亮乡村“颜值”的同时,也鼓足了群众的“钱袋子”,形成了以点带面、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。据统计,今年全镇共有650余户农户参与万寿菊种植,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。
万寿菊产业的发展,不仅为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,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。乐作村集体将生产车间以每年8万元租赁给公司使用;同时建立了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,以每吨奖补20元的价格分别分配给覆盖村委会,预计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。
此外,万寿菊产业还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,在种植、管护、采收等环节,吸纳了5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,为群众提供了“家门口”的就业机会,增加了群众的务工收入。从沪滇协作的“试验田”到乡村振兴的“示范窗”,阿岗镇的万寿菊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。
随着罗平县“一县一业”特色产业布局深入推进,这朵“黄金花”正绽放出愈加夺目的光彩,为深化区域协作、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。(孙凤、王芳娇 文/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