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,陕北高原正值谷子灌浆关键期。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万亩谷子示范区内,70岁老农高治周蹲在田埂上,眉梢满是笑意:“你瞅这穗头,粒大饱满还抗病,今年准是好收成!”以“金种子”破题,用技术赋能,这是江苏高邮市对口帮扶米脂县的成果之一。
米脂地处陕北,水资源匮乏,谷子种植曾长期受困于种源瓶颈:老品种抗病性差、亩产低,天旱减产、雨多烂根,农民忙活一年也难有好收益。“产业振兴,种业先行。”高邮对口帮扶米脂联络组深谙此理,几任成员接续发力,锚定种源改良方向。他们牵线苏陕两地农业专家联手攻关,引入航天育种技术。如今,“米谷1号”已迭代至第八代,抗病、耐旱能力和产量均实现了提升。
帮扶不止于“送种”,还在于“传技”。联络组请来专家,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植;组织施工队铺设滴灌管网,将智慧农业理念落到实处。目前,米脂县谷子种植面积达15万亩,小米产业既守住了群众的“粮袋子”,也鼓起了大家的“钱袋子”。
“藏粮于地,更要藏粮于技。” 米脂县委常委、高邮对口帮扶米脂联络组组长薛斌表示,让种植户年年有好收成、岁岁能增收,正是对口帮扶的初心。眼下,“米谷2号”等新一代品种已进入关键选育阶段,未来将在陕北高原大规模推广。(孙杰 张旭 维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