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8日,在罗甸县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,一张张电动竹筏从小井码头缓缓出发,交错而行,向响水洞口慢慢驶去。碧水蓝天下的竹筏似游鱼,徜徉绿水青山间。

“如今游客越来越多,只需握好船的方向盘,船就自己会跑了,一天跑10多趟完全没问题,旺季一天靠开船都能得700多元。再也不用像以前还需人工撑竿控制,人又累又赚不到好多钱。”还没来得及说完话,筏工彭小国就忙着招呼下一批坐船的游客。

在景区开船已有10年之久的黄元实,对于老旧船筏的对比最有发言权。“老竹筏是我们用岸边的凤尾竹弄的,滑行速度非常慢,而且竹竿长度有限,遇到水流急的地方还不安全,并且老竹筏最多使用两年就不行了。”

如今,放眼望去,行驶在碧水之上的电动的竹筏,不仅有安全舒适的座椅,还有可遮阳挡雨的顶棚。游客坐在竹筏上悠闲地欣赏两岸的风景,筏工还能边划船边为游客介绍大小井的那些事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竹筏焕新颜带来旅游新活力的背后,离不开景区为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所做出的努力。

近年来,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帮扶下,景区不断完善沿线服务设施建设,共投入资金126万元,为大井村采购摆渡设备6套、6艘摆渡竹筏及其相关配套设施,同时延伸旅游线路,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、舒适的游览观光体验。

“采用电动排筏以后,游客的体验感大大增强,同时游客量也不断增长,旺季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4000多个游客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留在家就业,持证的筏工也有80多个。”大井村副支书罗兴华表示。

随着大小井知名度不断打响,各地游客纷至沓来,畅享清凉休闲之旅。2024年,景区接待游客90万人次以上,今年五一当天,入景区游玩人数达2.4万余人。

景区旅游人数井喷式增长,车辆泊位供给总量不足,为有效破解停车难这问题,2025年,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扶持下,又投入350万元新建1.7万平方米停车场,可日均满足600余辆车停放需求。

“停车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,每天平均能够满足1000余辆车停放需求,有效缓解景区停车难题。同时,大井村还在景区投放了摆渡车,让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到达景区。”罗兴华说。

近年来,罗甸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,坚持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提升服务水平和游客出行新体验,引进各类趣味性、互动性、体验性相结合的旅游项目,推动全域旅游发展。据了解,2021年以来,东西部协作累计帮扶大井村实施项目3个,投入资金518.1万元。记者 王维维